F5社区-F5技术交流中心

F5数字图书馆 | 从传统ADC迈向Cloud Native ADC - 第二篇金融行业与云原生

2019-10-23 11:29:34

郑蕾

好书推荐:

《从传统ADC迈向Cloud Native ADC》


作者介绍:

林静

F5 Networks 资深技术专家,历任 F5 Global Service ENE,APAC Professional Service 顾问。10 余年应用交付技术经验,为国内中大型金融客户提供应用交付解决方案,精通应用交付相关技术,熟悉 Web 安全,云原生拥抱者。拥有 Kubernetes CKA 认证,中国首个 F5 Security Solution Expert 认证获得者。


本书适合阅读人群:

CIO、开发架构师、PaaS架构师、Devops实践相关者、开发人员,面向转型的数据中心网络运维人员等。


本书特色: 

系统化的阐述在云原生应用快速发展的今天,应用交付领域出现的新特征以及如何应对云原生场景下所面临的应用交付新挑战。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清晰的了解什么是云原生、云原生的特点,云原生ADC的形态及其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阐述了F5/Nginx作为Cloud Native ADC是如何帮助客户更好的在云原生场景下交付应用服务。


目录:

开篇   ………… 什么是ADC
第一篇 ………… 云原生介绍
第二篇 ………… 金融行业与云原生
第三篇 ………… F5/Nginx与云原生
第四篇 ………… Cloud Native ADC
第五篇 ………… PaaS平台服务暴露
第六篇 ………… Service Mesh
第七篇 ………… API优先
第八篇 ………… Cloud-Ready 迈向云原生的第一步

 发布方式:

本书共分9期,会不定期在“F5数字图书馆”社群发布。



第二篇:金融行业与云原生


互联网金融

近些年互联网金融风头正盛,以蚂蚁金服等为典型代表的互联网公司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切实改变了人们对金融服务的体验,时间、地点不再影响人们对金融服务的选择与使用,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便捷的享受新技术带来的体验变革,出门不带现金、银行卡已不是什么重要问题,二维码轻轻一扫便可以快速完成购物、转账等操作。这些体验改变的背后是一系列新技术变革。互联网金融与生俱来具备两大特性:金融本质对系统稳定性、一致性的强要求与互联网爆发式的流量对业务系统架构的高弹性要求。

普惠金融盘活了大量长尾客户,这要求系统架构必须能够满足和解决高并发这一基本需求,以2017年双11为例,蚂蚁金服创造了25.6万笔/秒的交易记录,业务系统架构必须能够随时进行灵活的扩展以满足高并发要求。业务创新随时发生,一日内可能需进行多次版本发布,在追求用户体验的互联网时代,版本发布必须不能影响用户使用,这又要求系统架构足够的敏捷,能够满足随时随地的业务发布。

金融的本质又决定了即便是在互联网形态下,数据一致性依旧是首要考虑的问题,为了满足高并发高弹性,互联网金融架构往往使用分布式架构,对服务进行垂直拆分,对数据库进行分表分库,甚至使用逻辑数据中心(LDC)对服务进行单元化和容错,大量使用基于消息的异步技术,在实现高弹性、高冗余的之外,基于CAP理论,如何解决在分布式架构下的事务一致性问题则又是随之而来的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以蚂蚁金服为例来说,通过采取2阶段提交技术实现柔性一致并实现最终一致性。

蚂蚁金服是互联网金融云原生架构的践行与倡导者,通过服务化拆分,实施LDC,积极发展中间件团队构建高弹性、高容错的金融分布式系统架构,目前基于LDC实现了异地多活。随着业务的进一步发展,整个基础架构需要能够进一步快速演进,但是基础架构的演进、升级、迭代速度都非常慢,往往以年为单位,大量工作消耗在客户端升级和基础设施灰度验证上,为此一些支撑全局架构的逻辑应该考虑下沉,同时随着AI、人工智能的发展,开始出现了除JAVA之外的开发语言例如C++,Python, 需要考虑使用Service Mesh来解决异构语言对多活数据中心架构的适应问题,而不是重复造轮子,并充分利用其自研的SOFA中间件技术践行Service Mesh,解决异构语言、分布式架构与传统架构之间业务通信问题,从而让开发人员尽可能的只关注业务逻辑的实现,这些都与云原生的思想不谋而合。


银行金融科技

过去几年,银行业切身体会到了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的冲击,尽管事实上IT科技从来都是银行业的重要支撑,但是受制于体制与思维,银行业的IT体系难以面对快速变化的互联网业务。这几年银行业从直面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到主动运用互联网技术、数字化技术进行创新,实现了新零售业务的快速突破;大力发展手机银行,通过手机随时进行理财调整,基于人工智能的投顾服务已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理财行为;基于大数据的实时风控已经基本可以做到秒级控制,当你刚刚进行一笔可能存在风险的交易时,银行风控的确认电话随即响起。一方面各家银行主动与互联网公司联姻,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市场规律发挥科技创新的能力,积极成立金融科技公司,自兴业银行成立第一家银行金融科技公司至今,已有包含建设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成立了金融科技公司: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银行业已经充分意识到融合科技与金融是未来金融新业态的重要手段,银行业最大的优势是最懂金融,充分利用IT科技实现金融服务由内向外的转变。各大银行积极研究开放平台业务,兴业数金、平安云、工行API、平安API、浦发API银行都是基于这样创新理念下的产物。

当前,银行业已基本完成IaaS平台的建设,正在积极实践主机业务下沉,越来越多的业务运行在分布式X86系统架构上,并进行服务化拆分与改造,工行、农行、浦发等相当一批银行的部分业务系统已经在容器平台上投入生产,例如工商银行纪念币销售系统已经运行在容器化平台之上。IT业务系统处于双模IT状态(双核心)一类账号保持使用传统核心系统,二三类账号采用互联网化核心系统,应用架构积极向Cloud-Ready迈进。

金融行业的研发中心架构也在发生变化,例如广发开发中心,像阿里一样开始打造研发中台,构架大中台小前端的开发结构,将各个应用能够彼此共享的服务统一到中台上,将更多基础性服务纳入到中台里,提高中台在组织中的整体服务能力,降低前端业务开发难度,提高开发效率。越来越多的业务应用基于中台,中台在不断服务各种接入的服务同时不断修正并由此产生更大的驱动效能,所谓“前端种在中台上,中台长出新业务”。

从整体来看,无论是互联网金融公司还是传统银行,都尚未能完全实践云原生,互联网金融公司由于架构较新、包袱较小,其架构本身已经具备了Cloud-Ready,迈向云原生相对更加容易;传统银行容器化平台、微服务尚处在初步探索与使用阶段,受制于组织架构,Devops文化无法完全践行,云原生之路还有较长距离要走,通过TWT社区讨论表明银行科技部门也越来越认识到打造中台的重要性,通过加强中台业务和基础架构为研发部门提供更加灵活的开发服务框架,进一步释放生产力。可以看出,无论是互联网金融还是传统银行,认可与积极探索云原生这一未来方向已然是共识。



悄悄话:

估计你们会问,为什么要来F5数字图书馆看书?

经典的书,你买过的书,也许很多很多,你看完并且吃透的书呢?

也许有优秀的“书”我们还没好好读,也许我们有好多的书想分享却找不到那个对的人,也许阅读时有深深的困惑却无人能解答……

在F5数字图书馆,利用碎片时间,丰富大脑,提升技术,充实灵魂。这里你不仅仅能看书,还能答疑解惑,还可以和志同道合的朋友高谈阔论,还可以互相切磋获得灵感……

发布评论 加入社群

发布评论

shizhzh 2020-03-11 10:25:26 0

写评论

相关文章

F5数字图书馆|F5 API安全网关之安全篇

郑蕾

2019-10-23 17:54:00 2606

F5数字图书馆|F5 API安全网关之认证篇

郑蕾

2019-10-23 17:16:57 1161

F5数字图书馆 | F5 API 安全网关

郑蕾

2019-10-23 15:41:10 1560

Login

手机号
验证码
© 2019 F5 Networks, Inc. 版权所有。京ICP备16013763号-1